未来已来VS教育的天花板

发布时间:2018-02-03 22:09:50
来源:礼学书院 浏览量:0

回首2017年,你会发现,我们的国家已经变得很牛很牛:GDP大概是12万亿美元,全球第二大经济体;世界500强企业中,中国有115家入榜;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,有世界上最多的在校大学生;我们上天入海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……

2017年我们说大势将至,2018年可以说未来也已来了。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利好扑面而来。而利好并不代表不焦虑!我就很焦虑——我们书院能不能用以文化人培育更多的少年?社会阶层是不是真的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已经固化?我的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了,该让他们去哪种学校?

对于孩子的教育,过去我们奉行的似乎是“不输在起跑线上”,一出生就让他们百米冲刺,呀呀学语就有名目繁多的培养班等着他们去“跑得快一些”——长大后真的跑的快不快全且不说,单说未来已来的2018年,如何掌握和运用海量数据似乎是唯一可以冲破天花板的力量。

我们把时间拉回1979年,看一个关于基础教育的故事。

1979年6月,中国曾派代表团赴美国考察其基础教育,回国后写就三万多言的报告,大意如下:

1、学生无论成绩优劣,全部踌躇满志,不可一世;

2、课堂混乱不堪,几近失控。交头接耳者、摇来晃去者、谈天说地者比比皆是;

3、小学二、三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,算数一般靠掰手指,你问他们学习情况他们却奢谈发明创造,似乎很快就能让地球更现代化;

4、轻视数理化,重视音体美;

由此,报告的结论是:美国的基础教育一无是处,完全没有学习、借鉴的必要。再过二十年,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。

——那个时候,我国的教育家们对我们的教育信心满满,并无比荣耀!

同年,作为回访,美国的代表团也来中国考察,有选择性地走访了上海、北京、西安的数所中小学及幼儿园。事后也做了一份报告:

1、学生喜欢早起,7点钟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,并且喜欢边走边吃早餐,

2、学生上课时喜欢把双手放在课桌上,老师提问时才举起右手,答毕再恢复原状;幼儿园的孩子则喜欢把胳膊放在身后,室外活动除外;

3、学生的“家庭作业”是学校学习的延续;

4、把学习成绩最高的学生称为优秀生,并在期末得到一张证书,其他学生则没有;

美国考察团在考察过程中以深感震惊,回国后也得出了惊人的结论:中国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,他们起的最早、睡的最晚,下课后到家里还在继续学习。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国家同年级的学生相比都是最优秀的,他们的秩序感也是全球最优秀的。我们预测,再过20年,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一定赶超美国,成为世界强国!

当时,中美两国教育家们的结论几乎惊人的一致。

如今,29年过去了,实际结论是,美国的学校在这29年间培养出了43位诺贝尔奖得主,197位知识型世界首富。而中国的学校,没有培养出一位这样的人才!

这是教育制度问题吗?

起码,这是教育思维问题。

我以为,中国的教育家首先过于高估了管制和纪律的作用,误把程序化、一体化当成了教育的手段,从而低估了心灵自由和存在价值的教育的价值;高估了知识训练的作用,而低估了创造精神培育的意义和目标。

其次,对现有知识经训练后掌握的最多最好就是学习好,从幼儿园开始就扼杀了孩子新的发现,即新知、创造和创新!孔夫子说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。”学习了新的知识,要马上去用,并且有所发现,变成自己的东西,会很快乐。例如我们刚刚学会开车,一定是抱着方向盘总想开。而不是教育家们所误解的“学了要不断的温习”!

既然未来已来,既然你我在应接不暇种焦虑,那就静静心,清醒地认知眼前的世界,以及,让孩子如何学习。我想,无外乎收纳智慧、顺应养成这两点,而已。